天津市西青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西青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依法治区工作要求,统筹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法治建设,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局党组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退役军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一把手”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落实、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督查问责机制,将法治成效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对落实不力、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通过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有效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二)深化法治教育,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构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机制,把法治内容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退役军人保障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二是将法治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旁听庭审等形式,推动党员干部树牢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三是建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全程参与决策机制,对涉及退役军人工作政策制定、制度完善等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普法学习和考核,本年度考核人数达到100%,考核成绩全员合格,局行政执法人员持证率达100%。
(三)严格政策落实,坚持依法履职尽责。一是构建“全链条”政策落实机制,细化退役安置、优抚优待、就业创业等配套措施,确保政策从“文件端”直达“服务端”。建立动态核查与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及时纠偏补漏,实现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打折”。二是依法优化退役报到、社保接续、荣誉表彰等办事流程,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服务模式,严格执行优抚对象认定、伤残评定等标准,规范审核程序,确保公平公正。三是联合多部门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专项行动,搭建退役军人专属就业创业平台,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依法落实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导师团队跟踪服务机制,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四是完善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衔接机制,畅通“线上+线下”诉求表达渠道,推行矛盾分级调处和多元化解模式。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军营”“普法进社区”活动,提升退役军人法治意识,推动权益保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四)创新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浓厚氛围。一是普法机制创新升级。将普法宣传纳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流程,建立“政策宣介+法律解读+案例释法”常态化机制。聚焦《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核心法规,编制通俗化普法手册,开展“法律政策进军营、进社区”活动,实现普法宣传精准覆盖、直达需求。二是宣传形式丰富多元。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通过“西青双拥”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政策信息,解读优待抚恤、就业安置等热点政策。结合“9·30”烈士纪念日等时机,向社会各界大力普及《退役军人保障法》《烈士褒扬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自觉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三是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在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服务窗口嵌入法律咨询功能,推行“办事即普法”工作模式,引导退役军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建立“兵支书”“老兵调解员”队伍,发挥退役军人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基层依法治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社会风尚。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组书记扎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做到“四个亲自”,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全局法治建设稳步前进。结合人事调整,及时完善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5次。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3次,研究法治建设工作,研究部署法治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局党员学习计划、公务员学习计划、法制工作人员学习计划中,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法治建设相关文件,不断提升全局法治意识。督促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将法治素养纳入干部考核指标,推动全局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有待拓展,部分退役军人法治意识仍需提升;二是基层法治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加强;三是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不够,服务便捷度需优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法治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组织 “法治能力提升年” 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素养。
二是推进普法精准化。结合退役军人返乡报到、就业创业等关键节点,创新 “互联网 + 普法” 模式,扩大《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宣传覆盖面。
三是提升服务法治化水平。完善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机制,推动 “法律明白人” 培养工程,持续拓展法律援助服务。
四是强化监督问效。健全行政执法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法治建设 “回头看”,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