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三条控制线”
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被称为“三条控制线”。在19日国新办“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管理与改革情况。
耕地保护红线:扭转“南减北增”局面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说,通过聚焦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经济奖惩机制,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
特别是去年,南方省份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
刘国洪说,下一步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前提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绿意盎然的国土
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完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256个重要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着绿意盎然的国土。
“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实践成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说,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保护的成效非常明显。
城镇开发边界:适应“存量时代”需要
单纯依赖土地增量扩张难以为继,城市“摊大饼”模式必须遏制。通过“多规合一”改革,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开始发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的作用。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说,将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等区域(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更好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城镇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空间协同,形成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主体功能布局。
推动详细规划的改革,塑造城市有机更新的新动能。适应“存量时代”需要,通过探索不同类型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方式,挖掘存量资源资产的特色和潜力,优化存量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形成区域发展新增长点、增长极。?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